经常说离婚的人,不是真的想离婚
嘴上说的未必是心中所想,但是你嘴上说的,却是旁人以为你心里所想。
01
一个母亲,年过半百,本分勤恳,对家负责,无奈日子不顺。
老公作妖不断,儿子已婚,婚姻也鸡飞狗跳。
女人自身智慧有限,无力解决很多问题,无力阻拦很多发生。
对伴侣孩子,关心有之,但是表现形式通常是刀子嘴,习惯骂骂咧咧。说了“离婚”二十年都没离婚,无能为力之后,嘴里经常脱口而出:“不想活了”。
后来,一次两口子琐事吵架,女方离家回老家,突发意外去世了。
儿子嘴里说,她一直说不想活了。
仿佛真的认为,如此如她所愿。
也挺可悲的。
人们通常愿意相信一个人亲口所言,而不会真的去探究是否言不由衷。
如同“刀子嘴”伤人,不会真的自我安慰“其实她是豆腐心”。
一个嘴上求死的人,只让人看到她的悲观。真实的心声,无人可懂。
作家史铁生说:“天天把死挂在嘴边的人,并不是在期待死,而是在渴望爱。”
可人心隔肚皮,你心口不一,被误解也不足为奇。
02
很多婚姻里,“离婚吧”是口头禅。
《幸福婚姻法则》中说:“再恩爱的夫妻,一生中都有200次想离婚的念头,以及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”。
一句“离婚吧”,你是求救,对方只看到威胁。
一句“离婚吧”,你是希望对方看见你的失望,懂你的绝望,多哄哄你,关心你。
对方只觉得你无理取闹,不可理喻。暴躁泼妇。
一句“离婚吧”,你只是吓唬他,一二次,还有作用,对方被吓唬多了,就不怕了。
一句“离婚吧”,对方说同意,你离不离?
一句“离婚吧”,对方不以为意,你一拳打在棉花上,光说不练,你自惭形秽吗?
一句“离婚吧”,也许你只是想解决问题,但对方已经开始预谋解决你。
你的“离婚吧”在嘴边,人家的财产已转移走。
“离婚吧”,不想离婚就不必多此一举,真想离婚,直接准备就绪,分居,通知,离婚。
嘴里说着“离婚”,日子期待好好过着,对方被打草惊蛇,抢先一步甩了你。
那时候你再哭诉“我不想离婚啊,我只是嘴上说说而已。”晚了。
《再见爱人4》中,麦琳因为在选择“理想爱人”环节,对方没有选她,流泪伤心,期待对方道歉。
对方拒绝道歉,承认爱她,但不代表对她没意见。麦琳失望,怒极,提出:“假设我们两个离婚,孩子跟钱能归我吗?”
威胁的意味委实明显,但是似乎收效甚小。
男人拒绝回答。
但是此后,男人认真考虑离婚的问题,表示财产四份之三给她,孩子他会争。
麦琳表示因为感觉对方不爱她,所以她坚持要离婚。
离婚是索爱的手段?
真的离婚,谁又是害怕的哪一个呢?
不想离婚就不要张口就说,将对方越推越远,后悔莫及。
期待好好过,就表里如一,不要带着面具,还怪人家看不到你的脸。
03
《再见爱人4》中,麦琳是全职主妇,麦琳掌握财政大权,伴侣是歌手,经常给妻子制造惊喜,但是麦琳却总是不满意,感觉对方不关心他。
对方飞去上海,为她带了多种口味的青团,麦琳却责备对方没有买她喜欢的口味;
送她礼物,挑剔没有送到自己“心趴上”。
想要的东西,从不直接提,对方做不好,自己总气愤。
外人眼里对方做的很好,但麦琳一直在挑剔指责的路上。永远是“不行”、“不好”、“不对”。
麦琳说:“我在通过一次次的难搞,让他看到”,张泉灵说“一次次的难搞,只能让他的行为更退缩。”
最后让男人无所适从,束手束脚。
张泉灵提出要将负向反馈变成正向反馈。
正向反馈指的是在互动过程中,给于对方积极的、鼓励性的反馈,以增强其积极性和自信心。在亲密关系中,正向反馈指的是情绪得到共鸣、付出有所回报、期待有所回应,从而避免失望。
希望对方表现好,关系变好,言语就要积极,减少打击贬低。
简·尼尔森博士在书中发出灵魂拷问:“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,认定了如果想要孩子变得更好,就应该先要让他感觉更糟?”
亲密关系中,我们怎么就坚定,挑剔,指责,打击贬低,就能促使积极改正,做的更好呢?
得不到肯定的他,只会选择摆烂。
语言上要好,相信他的好,如你所愿的好,才可能呈现。
04
真正的求死,是心死,默默行动。
真正的离婚,是绝望,悄无声息。
愿有人看见你的哀伤,读懂你的脆弱。
也希望你不要制造内耗。
虚张声势的“不想活”,可能一语成谶。不说为妙。
口是心非的“离婚”,可能真的散场。谨慎出口。
南辕北辙,终将自食恶果。
希望彼此都开诚布公,以真实的自己示人。
拒绝消极暗示,开启积极按钮,收获和谐和幸福。
- 上一篇:对老婆不好的男人,是无法体面过冬的
- 下一篇:婚姻里,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