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遇情感

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情感课堂 > 情感问题

情感问题

为何很多家庭一过节就吵架

发布时间:2025-01-05情感问题评论
有一种家人,总是喜欢在你愉快的时候使绊子。记得小时候,逢年过节家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,总有那么一个人愿意去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,还横向纵向的加以对比。

  前几天看到一则热搜:妈妈问,为什么不喜欢吃她做的饭。

  帖主如是回答:“我不喜欢吃姜,爸爸炒菜时就把姜切成大片,方便我挑出来。而妈妈你炒土豆丝时,会把姜切得跟土豆丝不相上下,还一直劝我吃姜好啊,别挑食。”

  很多家人间发生争吵,都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,而通常是这类生活上的琐碎。

  为什么要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争吵,闹得大家都不愉快?不过是对方的行为,达不到另一方的设想和预期。

  有一种家人,总是喜欢在你愉快的时候“使绊子”。记得小时候,逢年过节家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,总有那么一个人愿意去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,还横向纵向的加以对比。

  等这个人老了,孩子们长大之后,她大概率要在每一个节假日去询问孩子们的工资,再加以对比。就是不知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们,是否还会像小时候那样守着她的安排,听着她的数落。

  而另一种不是亲戚,而那种直系血缘间的“不愉快”,更多的,是心理预期与期望值引发的问题。

  通常这个问题可以解决,避免内耗的最佳方法,就是降低期待,不以自己的内心标准去要求别人,不执着于改变他人。只可惜,大多数人无法做到。

  一

  马上又要过五一了,晴晴今年决定出去旅游,哪怕她很讨厌人多。

  去年五一,晴晴一家三口在家过节。晚餐的时候,晴晴买了一个蛋糕,269元,是她精挑细选觉得性价比最高的。

  拿回家去,本来是充满期待的,希望父母能够喜欢。爸爸还好,张罗着把蛋糕放在桌子中间,说晴晴长大了,第1年工作赚了工资,也知道给家里买东西了。

  妈妈看了看蛋糕,问了价格,没有说话,转头拿起抹布开始干活。干了一会儿,见晴晴和丈夫没有帮忙,就一边干活一边数落。

  晴晴无奈也加入了大扫除,其实家里前天刚刚打扫过。晴晴知道妈妈的一贯套路:你不干,她说你不干活;你干了,她说你干得不好;让她自己干,她说没人帮她。

  晴晴卖力的打扫,希望妈妈今天别唠叨,影响一家人的心情。结果到晚上切蛋糕的时候,妈妈还是絮絮叨叨的数落:

  快300元买了个蛋糕,这300块你知道能做多少个菜了?也不是过生日,买什么蛋糕?吃甜食有多不好芸芸。

  晴晴调整心态,自己开心的吃,屏蔽妈妈的唠叨。要是在以前,晴晴可能会吃得很委屈或者不吃,好像自己犯了天大的错,郁闷好久。

  人总是要成长的,总是被一件事内耗,自然就学会了如何趋利避害。而当对方发现无论如何也绑架不了你的时候,也就消停了。

  二

  有些期待,不过是自我折磨。改变他人,不如改变自己来得实在。

  晴晴的事情中,妈妈想让女儿和自己一样精打细算、吃苦耐劳、节俭度日。

  可每个人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,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决断。于是,一个家庭中有人总想改变另一方,矛盾和争吵也就来了。

  大手大脚的消费观不可取,但偶尔在特定的日子里满足一下自己,享受一下,是可以被理解的。

  都是日常的普通家庭,若没有陷在苦大仇深、衣食堪忧的境地里,真的不必那样苛刻地活着。

  老一辈人,吃过苦,可以理解。可是现在日子已经有所转变,这类父母还是不懂得享受,乐于吃苦,甚至喜欢“乐中造苦”就让人不理解了。对于这一代中的某些人来讲,花钱买快活和舒坦?不存在的。

  消费观只是其中一点,除此之外,还有父母对子女,丈夫或妻子对伴侣的各种各样的要求。而这些要求和标准都是以“自以为”作为出发点,观点不一致而产生的争执便势必在所难免了。

  三

  知乎里,有一个答主,说自己对母亲又爱又怨。她对自己母亲的评价,很深刻:

  “她年轻时做到100分,现在老了,累死累活只能做60分,但她依然想要100分完成度。

  于是,她希望我和我爸能做到100分,可惜我们只能做到70分。打了折扣,她不满意,想补到100分又太累做不动。接下来,她就在不停地内耗自己,也内耗我们。”

  心理学家卡尔讲过这样一个故事:古时,鞋子还没有被发明。一位国王想出去游玩,可路上的小石子硌得国王脚疼。

  败兴而归,国王下令:将所有的路都用牛皮包起来。大臣们愁眉不展,因为即便杀了所有的牛,也不够铺路。

  此时,一位智者谏言:“不如先找张牛皮将您的脚裹起来试试。”国王一听觉得有理,找来牛皮裹上了自己的脚,下地一试果然不硌脚了。

  生活中,绝大多数的痛苦,“自己”才是根源。所谓的内耗、外耗,都是执着改变外在而造成的。

  亲人之间,期望值太高。别人得达不到他的期望,就自苦和消耗来逼迫别人,这才是很多普通家庭发生争吵的根源。

心遇情感咨询

热心评论

评论列表